吉林油田:好“风”凭借力上半年风电发电同比增长近4倍堆财网
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——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。
昂格风电项目员工在场站内巡检。
员工通过实时电能监测系统,对全域数据流进行智能融合分析,实现全时域风险预警。
堆财网
员工根据当日风量变化在沙盘前规划巡检路线。
今年上半年,吉林油田风电发电6.37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了382.58%,绿色能源企业建设向“新”力显著增强。
今年以来,吉林油田持续抢抓国家“双碳”机遇,实时研判新形势、新挑战、新任务,利用区域丰富风光资源优势,一手抓清洁替代、一手抓对外转供,加快推进风电项目建设步伐,从而使老油田不断焕新机、绽新颜。截至目前,全油田绿电占比超30%,风电外供利润超4000万元,新能源发展呈量效齐增态势。
抓替代练“内功”,蹄疾步稳持续向“新”。吉林油田在15万千瓦风电项目稳定运行基础上,克服点多、面广、战线长等实际困难,深入挖掘利用井场、大平台或站场闲置土地资源潜力,开展零碳井场、大平台光伏及分散式风电建设,快速推进“15万+”项目落实落地,不断提高自消纳装机规模,实现消纳稳定、替代效益高、节能减排效果好的目标。同时,实施清洁替代、稠油开发绿电应用、油页岩原位转化绿电应用等,多措并举扩大绿电消纳规模,不断淬炼老油田转型升级“内”功。截至6月末,吉林油田自消纳装机规模已达20.6万千瓦,其中,风电12.8万千瓦,油气生产绿电占比稳步提升。
抓转供提“新”力,驰而不息抢“势”与闯市。吉林油田牢固树立创效意识,把握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,强化设计,统筹运营,坚持降碳与降本相统一,最大限度实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满发多发。加大设备维护保养力度,强化生产过程安全管控,确保人机不停、电流不断。进一步搭建新能源生产、经营、安全新制度体系,固化管理流程和标准体系,外转供能逐步迈入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科学化轨道。强化自主运维管理,强化发电指标完成率、设备故障率、故障处理及时率等对标指标,严考核、硬兑现,不断提高外供运行效率和效益,为打赢本质扭亏攻坚战添“新”力。
大港油田:“光”耀正当时年发电量超过1.2亿千瓦时堆财网
堆财网
运维人员对光伏发电阵列进行巡检。
施工作业人员安装光伏组件。
技术人员检查施工质量。
施工作业人员搭乘作业船安装光伏组件支架。
6月如火,大港油田北大港23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火热实施中,数百名建设者抢抓黄金季,高效推进建设步伐,奏响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。
近年来,按照中国石油“清洁替代、战略接替、绿色转型”三步走总体部署,大港油田提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“时间表”、“路线图”和“施工图”。油田充分利用丰富的风、光资源,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,探索分布式光伏与油气开发相融合,加快构建清洁低碳、多源互济、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。
2024年2月,建成投运的48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,通过中高等级电压接入油田自有电网,实现就地消纳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.3万吨。
大港油田打造“港西一号井丛场”精品工程,将26口井集于一个井场,打破“一井一场”的传统布井模式,显著降低土地占用面积。采油现场,曾经轰鸣的游梁式抽油机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运行安静、生产周期长的电潜螺杆泵抽油机。井丛场周边,兼具安全防护与能源供给功能的光伏板整齐排列,通过光伏发电,合计年节电17万千瓦时,相当于5.8台电潜螺杆泵1年的用电量,成为大港油田绿色发展的缩影。
大港油田港东一号井丛场采用“工艺节能降碳+光伏配储补充+能源智慧管控”智能微网技术,同时通过“自发自用、抵扣电量”绿电模式,井丛场清洁替代率达到100%,实现零碳生产,打造高含水老油田零碳智能用电示范井场。
截至目前,大港油田总装机规模达82兆瓦,年发电量超过1.2亿千瓦时,在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的同时,助力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。“十四五”末,大港油田清洁能源替代率将达到16%,清洁能源外供能力将达到25万吨标油。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