券廊拱门、红色砖墙,
武进路河南路路口,
藏着一幢漂亮的百年大宅,
这里曾是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
唐绍仪的故居。
唐绍仪在这里居住了18年,
还曾接待孙中山、梁启超等重要人物。
如今,历经数年修缮,
这幢传奇历史建筑的1-2层
对公众免费开放啦!
目前这里正在举办画展,
不过,小侬觉得宅子本身
就是最好的艺术品,
一起来看看有意思的建筑细节
和修缮背后的故事吧。
唐宅建于1908年,
由泰昌洋行设计,
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,
立面科林斯式柱头挺拔有力,
山花装饰精巧雅致。
清水红砖墙,
是整栋建筑最动人的底色。
深沉的棕红色调
在岁月里愈发醇厚,
质朴中带着温度。
在修缮过程中,
工匠们用手工轻凿的方式,
逐一清理墙面涂层与砖缝,
保留原始肌理;
风化处则小心修补全智股配,
以浅暖灰石灰基材料勾缝,
让砖面秩序重现而不失沧桑感。
最后,再喷涂透气防水剂与增强剂,
既能抵御风雨,
也能延续砖体的生命力。
修复后的清水砖墙,
继续讲述着百年的故事。
轻轻推开木质大门,
走进一楼大厅,
最吸引人小侬的
是一座精美的壁炉。
它以深色实木为骨架,
立柱与横梁处雕刻着繁复的花纹,
正面镶嵌蓝白花砖,
雅致纹样与木质肌理
交织出一种复古的庄重感。
为了修旧如旧,
工匠们将原有木壁炉架
逐件拆解、编号封存,
再以同材质细细修补缺失部分;
炉膛则依照原形制重砌耐火砖,
既保留了历史形貌,
又确保安全使用。
最终,壁炉架重新安装,
釉面砖与铁艺罩复位,
表面以烫蜡拭光的工艺
呈现旧时风貌。
新与旧的交融,
让这方壁炉仿佛低声讲述
百年过往。
叁 木质楼梯
拾级而上全智股配,
百年木梯是最能体现
这座大宅岁月温度的所在。
深色实木材质温润厚重,
扶手与立柱线条流畅自然,
立柱表面雕琢着精致花纹。
修缮时,工匠们逐级拆卸踏步,
勘察梁木结构,
修补或替换变形部件,
并为整梯做防火防虫处理;
破损踏步以同材质重制,
栏杆与望柱缺失处则按原样式补齐,
表面统一烫蜡、做旧。
修复后的木楼梯,
与人字拼木地板相映成趣,
既稳固安全,又保留了历史质感,
仿佛每一步都在走进百年前的故事。
走上一层半的楼梯间,推开木窗,
一方中西合璧风格的天井
映入眼帘。
外墙由青砖与红砖交错砌筑,
深灰砖色沉稳,
红砖腰线点缀出复古韵律,
木质门窗搭配复古壁灯,
暖光映着雕花构件,
透出雅致的旧时光感。
天井边缘铺着
带有几何回纹的花砖,
精致考究;
中央围合出小型园林式空间——
砾石铺地如泼墨,
苔藓簇拥山石,苍劲松枝舒展,
在砖石建筑的厚重里,
引入园林式的灵动。
二楼正在展出朱德群、
吴冠中、赵无极等名家画作,
艺术呢,小侬就不太懂了,
不过临街的、满溢复古气息的阳台
倒是值得一看——
红砖走廊与拱形门洞
拉开历史的纵深,
深色木窗与人字拼花地板
相互呼应,
复古吊灯与壁灯洒下暖光,
衬托铁艺桌椅的闲适。
这里,建筑的厚重
与生活的惬意交织,
成为老宅里最适合慢享时光的角落。
在唐宅,每一块砖、每一根木梁、
每一处雕花,
都藏着百年的故事。
你也许会忍不住去想:
当年的住客,
在这片红砖与木窗之间,
过着怎样的日常?
趁着国庆中秋双节假期,
不妨来这里走走,
亲手触摸那段镌刻在建筑里的历史,
也为自己留下一段
与老洋房的邂逅记忆吧。
参观Tips地址:武进路588号
开放时间:即日起-10月12日 9:00-16:00
交通建议:地铁12号线天潼路站1号口出;或公交15路至浙江北路天目东路;公交18路至天目东路山西北路站
【侬好上海·小鹿原创编辑】全智股配
侬好上海(ID:helloshanghai2013)原创编辑,部分图片@檐下上海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版权声明:未经授权谢绝转载。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